本站已安全运行:,共收录 35812 个站点! 网站地图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问答 > 域名主机

海星云steam怎么登(海星云如何存档)

发布时间:2023-08-26 14:58:17  浏览:
本文目录

海星云如何存档,海星云steam怎么登?

如果你想在Steam上登录海星云(Stellaris),我可以给你一些指导。

首先,确保你已经在Steam上安装了海星云游戏。如果还没有安装,你可以在Steam商店中搜索"Stellaris",然后点击安装按钮进行下载和安装。

安装完成后,打开Steam客户端并登录你的Steam账号。

在Steam界面的顶部导航栏中,点击"库",然后在游戏列表中找到并点击"海星云"。

在游戏详情页面,你会看到一个绿色的"播放"按钮。点击该按钮即可启动海星云游戏。

如果这是你第一次启动海星云,可能需要一些时间来完成游戏的初始化和设置过程。请耐心等待。

一旦游戏启动成功,你就可以开始享受海星云的世界了!记得在游戏中创建或登录你的Paradox Interactive账号,以便享受更多的游戏功能和在线体验。

希望这些步骤对你有所帮助!祝你在海星云的旅程愉快!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挨饿荒野海星位置?

在挨饿荒野中,海星在五个海域都有概率刷新。每个海都只出一个,大部分在石头旁边刷新。建议找到海星后在该海域做个标记,不然会忘记哪个在海滩已经找过海星了。当找不到海星的时候,可以采用读档大法,靠近海边时存档,然后去海边看下有没有海星,没有就反复退出读档,多找找总能找到。

在挨饿荒野中,海星没有什么具体用处,不过收集5个海星可以完成隐藏任务,完成任务可以获得奖励。

挨饿荒野是一款开放模拟野外求生游戏,在游戏中人们以求生专家“埃德”的身份在世界上各种残酷的环境中挑战生存。埃德身上没有携带任何工具,没有衣服,没有食物,没有水,甚至没有一把刀。但是即便这样,意志顽强的埃德还是能战胜恶劣的环境,过上舒适的生活。

饥荒船mod推荐?

饥荒是一款非常受欢迎的生存游戏,而船mod则是其中一个非常受欢迎的mod之一,它可以让玩家在游戏中使用船只进行探索和生存。以下是一些比较受欢迎的饥荒船mod推荐:

1. "Shipwrecked" - 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饥荒船mod,它添加了许多新的船只、海洋生物和游戏机制,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更加丰富的海上生存体验。

2. "Ocean Explorer" - 这个mod添加了一些新的船只和海洋生物,让玩家可以更好地探索饥荒的海洋世界。

3. "Boats and Rafts" - 这个mod添加了许多新的船只和筏子,包括木筏、皮筏、加工木筏和帆船等,让玩家可以更好地探索饥荒的海洋世界。

4. "Seafaring" - 这个mod添加了一些新的船只和海洋生物,包括鲸鱼、海龟和海星等,让玩家可以更好地探索饥荒的海洋世界。

这些饥荒船mod都非常受欢迎,可以让玩家在游戏中体验更加丰富的海上生存体验。不过,在安装和使用这些mod之前,建议先备份游戏存档,以免出现不必要的问题。

有什么好玩的生存游戏?

人类社会从来不缺自我反省,游戏行业发展至今,众多的游戏开发者在继续坚持创造游戏性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将主流艺术作品中的「反思」带入游戏中,这是我对末世生存类游戏一直保持敬意的原因。

无论是病毒肆虐,还是战争爆发,甚至是不可阻挡的天灾,都或多或少的会引起一部分玩家的思考,可能是年龄大了,我对于大部分事物都喜欢看「意义」两个字,而「反思」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恰好之前 App Store 做了一个叫做「绝境求生」的生存类游戏专题,于是希望能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生存游戏。

Mini Dayz

Dayz 最初于 2013 年 12 月上架 Steam 平台,由于其对末日氛围的营造以及多人连线的沙盒机制吸引了不少玩家的目光。但是在上架后却饱受争议,近 4 年仍旧处于 EA (抢先体验模式),加上糟糕的操作和系统优化,使得该作品甚至还未正式出成品便已经获得了多半差评的劣名。

不过 Dayz 的游戏制作公司 Bohemia Interactive 并没有搁置这个 IP ,而是选择在移动平台发行了一款简化版的 Dayz,且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也就是我们今天要说到了 Mini Dayz。

像素画风却依旧刻画了一个残破的世界Mini Dayz 基本延续了 Dayz 的世界观和一系列设定,画面风格从 3D 拟真变为了更简洁的 2D 像素,同样作为一款自由度较高的末世生存游戏,Mini Dayz 的游戏体验并不比 PC 上精良的大作差,相反,由于抛弃了一些对于游戏性以外的追求,游戏整体更加偏向于玩法,而不是费心去营造一种空洞的末世氛围。

在 Mini Dayz 中,你需要在随机生成的地图中尽可能多的搜刮散落物品,这些物品可以使你免受饥饿,可以保暖并且获得更多的背包空间,斧头、枪械可以在面对突如其来的丧尸时不会被一口咬死,汽车后备箱的医疗药品可以保证你的健康,不至于失血过多而猝死在荒野。听起来一切都理所当然,因为你就是为了活下去,没有太多规则,唯一的规则就是:生存1 。

对于末世求生题材的沙盒游戏,能影响你生存的因素越多,游戏体验越真实。Mini Dayz 保留了这类游戏必不可少的天气(昼夜、阴晴)、健康(口渴、饥饿、疲劳、生命)、建造(制作、种植)、交互(幸存者、丧尸)、武器(手持、枪械)等系统,最大化完善你在这个末世环境下可能发生的一系列情景。

你可以背着补给拿着枪械去大杀四方,也可以找个安静的地方安享人生试想一下,你孤身一人醒来,世界面目全非,你饿了,你手无寸铁,你需要找些吃的,你看到被抛在路边的汽车,后备箱里有些可乐和饼干,你来到一个废弃的仓库,找到一个被人遗落的行李箱,箱子里有些你刚好能用的背包和衣服,天黑了,你觉得冷觉得饿,前面拐角处一只血淋淋的丧尸向你奔来,你跑不动了,你和他纠缠在一起,拼尽全力杀了它,你发现需要一把武器,是的,你需要一把枪。你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坚持活下去,但是坚持活下去,才是你存在的唯一道理。

目前该游戏已经上架国区 App Store,免费下载,官方中文,无内购。你也可以在 Mini Dayz 的 官方网站 体验网页版。

天空之山 Skyhill

Skyhill 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末世生存类游戏,它的格局很小,小到整个故事就发生在一间 100 层高的酒店里,玩家扮演的角色住在酒店的最高层,某天夜里醒来,发现整个酒店已经面目全非,楼道里到处都是变异的人类和怪物,你的武器、补给品都少得可怜,电梯由于变故大部分都无法使用,你当然需要离开这里,但是,怎么离开呢?

Skyhill 的故事很像一部精致小巧的惊悚悬疑电影,它为主角设定了最终目的,但是这期间要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所以它也并不像开放式场景那样充满了未知,弱化了「活下去」的生存体验,想要让玩家感受到「如何才能活下去」的过程,所以,与其说是一款生存类游戏,在我看来挺像一款益智游戏。

每一周目都可以选择不同的开局组合,随机性丰富,耐玩度高这种小格局的游戏当然更少不了 Roguelike 属性,在每次开局都不一样的酒店中,你要仔细计算每一个资源的使用,才能活着走出去。空山酒店每层楼有两个房间(左、右),中间是电梯和楼梯间。玩家需要在每一个楼层中寻找资源,控制自己的体力和生命值,你可以付出一点点资源来修理好电梯,这样可以直接到达你曾走过的楼层,节省一点体力。

在慢慢摸索下楼的过程中,你会遇到一堆怪异的变异生物,可以放心的是,Skyhill 的战斗是回合制,你可以仔细思考后再做出决定要如何攻击。攻击变异体不同的部位造成的伤害不同,命中率也不同,所以,你是一个细心的玩家,还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赌命玩家呢?

反复回到顶楼补充体力制造物品让人觉得有点繁琐由于探索房间和其它操作都会消耗体力值,所以当主角体力透支时,需要回到酒店楼顶的房间休整一下,在这里你可以通过顶楼房间的工作台合成更多的食物、医疗品和武器。

如前文所言,Skyhill 的侧重点在于经营,通过合理分配持有资源来达成最终目的,这样看来,也不过就是一款披着末世求生外衣的益智游戏,但是,还挺好玩的。

目前该游戏已经上架国区 App Store,售价 ¥18 ,官方中文,无内购。你也可以选择 Steam 版本。

60 秒!原子爆炸

既然说到了小格局,那我们把视线从高楼移到一个不足十平的地下室吧。

制作公司 Robot Gentleman 于 2015 年在 Steam 上架的这款策略游戏便是一款小而精致的生存类游戏作品,这款游戏于 2016 年末移植到移动端。

作为一款小品级的主播游戏,「60 秒!」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求」这个字,而放大了「生」。玩家扮演了一个典型的美式父亲,当游戏开始时,莫名而来的战机向地面投下了原子弹,玩家控制的主角有 60 秒的时间在家里搜刮可用的(也有可能毫无作用)道具,你可以带很多水,食物,或者是猎枪,木棍,也可以是电筒、收音机等等,噢,别忘记了你的家人,妻子,女儿和小儿子。赶在炸弹袭来之前跳进地下避难所,游戏也从此开始。

只有60秒的时间,我的老婆居然还要带上她的口红!地下室的画面保持定格,一家人(可能会少了谁)就这么干坐着,由于食物、饮水、医疗药品都有限,在爆炸过后,外出寻找更多的资源便是唯一的生存途径,别忘了,地上世界现在是一片废墟且弥漫着放射性物质,外出意味着付出一定的代价。出去的人可能永远也回不来,可能也有机会走回来,但是由于放射性导致无法治愈的疾病,甚至成为变异体。

从这时候开始,你将为这个家庭做出最有利的规划让他们活下去,水什么时候喝,给谁喝?罐头什么时候吃,给谁吃?什么时候出去寻找资源,谁去?当然,玩这款游戏不能带入太多的情绪,否则,谁又愿意把任何一个人放逐到危险的地上世界呢?

每一天都是新的折磨游戏以天为单位,每一个「新一天」的开始,玩家都可以做出一系列的决定来让这个家庭活下去。每天结束时,会有一个日记本告诉你,今天发生了什么,用掉了哪些资源,又找回了哪些资源。

这是一款非常有趣且无厘头的游戏作品,它没有那么严肃地去讨论战争带来的灾难,而是用一种戏谑的方式将战争隐射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的战后生活里,虽然整个游戏过程充满了笑声和 23333 的弹幕,但是当我们看到地下室里某个孤独的骸骨时,还是会有一点触动吧。

悲剧嘛,不过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你看。只是在这个游戏里,撕碎的过程,没有那么残忍罢了。

目前该游戏已经上架国区 App Store,售价 ¥25 ,暂无中文,无内购。你也可以选择 Steam 版本。

加拿大不归路 Death Road to Canada

噢?美国爆发丧尸啦!习以为常的你收拾了一下行装,打开收音机,开上心爱的面包车上路了。去哪?当然是去加拿大啦!这款游戏叫做「Death Road to Canada」,由专注像素游戏三百年的 RocketCat 制作,2016 年 7 月登录 Steam 平台,一年后正式上线移动平台。

RocketCat 在像素风格的表现力上堪称完美即时战斗、Rouelike 元素、夸张无厘头的画面表现与对话,完成度与可玩性极高,这是我对这款游戏的评价。

游戏的流程非常简单,开着车前往加拿大,在沿途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设施或者事件,你要做出不同的选择。你可以选择停下车来去搜刮一些补给,或者是当作无事发生一样继续前行……怎么可能!?

由于资源有限,你不得不停下车来,在商场,医院,超市这些满是丧尸的建筑物中收集让你能够活下来的必需品,武器、食物、汽油等等,当然你也会遇到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人类或者非人类(也是一只有狗的主角了!)的同伴,他们会在你收集资源时协助战斗。每个角色都受一堆属性和特殊技能的影响,角色属性会影响你的战斗,特殊技能可能没什么用,也有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收集好资源后,回到车上继续上路吧。

大量的选择项让游戏充满了多周目的乐趣Death Road to Canada 相较于传统末世生存游戏更像是一部末日狂欢般的公路喜剧片,整个旅程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黑色幽默和你意想不到的恶趣味,可惜游戏目前还没有官方中文版,可能会错过不少的笑点。但是,这没有什么影响,它仍旧是一款极其优秀的作品。

目前该游戏已经上架国区 App Store,售价 ¥73 ,暂无中文,无内购。你也可以选择 Steam 版本。

这是我的战争 This war of mine

同样是以战争为背景,相较于「60秒!」的恶搞表现,「这是我的战争」则显得严肃很多,它是我认为少有的将游戏性与艺术性结合得刚刚好,同时还将自我反思做得如此细致的一款优秀作品。

灰暗的炭笔画场景,摇摇欲坠的危楼,刚下过雨后屋檐的滴雨声,还有三个经历了地狱梦魇般战争的人,要如何活下去?这里的活,不单单是指「活着」。

黑暗,沉闷,压抑在这款游戏中,玩家控制三位在同一屋檐下的幸存者,没有明确的目标,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人的本性如此。资源逐渐匮乏,需要外出寻找更多赖以生存的资源,你可以到废弃的旧楼里找一些残羹剩菜,也可以到侥幸逃过大规模破坏的小阁楼里找找新鲜的食物和更好的资源,只是要注意,那里原本就住着其它的居民。

游戏本身并不复杂,它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你甚至不知不觉间,显露了内心的黑暗面——可能连你自己都害怕的黑暗面。由于设计精巧的消耗机制,玩家几乎无时无刻都处于濒死边缘,而在「求生」的本能引导下,你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善?恶?还是在战争之地早就不存在善恶观念,活着比什么都好?

游戏中的角色会因为你做的某些事而受到自我内心的煎熬因此在游戏过程中你甚至会反复问自己,我要不要这样做?我为什么要猫着身子走路?他是好人吗?我能向他讨一杯水喝吗?他有没有枪?我为什么站在门口不敢进去?我要杀了他吗?就是这样无时无刻存在的剧烈冲突成就了这样一款优秀的作品。

This war of mine 根据 1992 年开始的萨拉热窝围城战2 展开,在那次战争中,超过 85% 的死伤者是平民。游戏将大环境下的人类战争浓缩成小范围内的强烈冲突,战争有多残酷,人性就有多脆弱。这让我觉得难过,甚至绝望。

曾经少数派的葱先生写了一篇该游戏的测评:

>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This War of Mine 这是我的战争

目前该游戏已经上架国区 App Store,售价 ¥98 ,官方中文,内有一个资料片内购,售价 ¥12。你也可以选择 Steam 版本。

饥荒 Don't Starve

这里没有战争,没有丧尸。仅仅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神秘大陆,一群诡异的哥特生物,一个梳着火炬发型的科学家——威尔逊先生,这就是饥荒。说它是生存类游戏的代表作一点也不为过,你甚至可以以「你居然没有玩过饥荒!」作为开场白来介绍这款游戏。

这个异世界无穷无尽,仅有白天黑夜,四周是汪洋大海,你要在这个世界寻找食物,制造工具,圈养生物,反正就是——活下去。

「可是看它的样子平平无奇」他不是一款轻松的休闲作品,反而对于新手的难度更偏向硬核。那又怎么样呢?死亡与重生在这个世界里并不少见,重要的是,他们——那些先辈们,都这样一步一步走了过来。

对于这款游戏无法用几句话简单概括,这里有我派曾经非常详细的游戏介绍:

>生命只是个过程,死亡才是永恒:饥荒 Don't Starve Pocket Edition 评测

>凡人皆有一死:饥荒 Don't Starve 生存攻略手册

目前该游戏已经上架国区 App Store,售价 ¥30 ,支持中文,无内购。你也可以选择 Steam 版本。

崩溃大陆 Crashlands

与饥荒一起说的还有另一款被 App Store 放到「绝境求生」里的作品 —— Crashlands 崩溃大陆。崩溃大陆与饥荒看起来很像,都是卡通风格、以探索、制造为核心,然而实际上,崩溃大陆绝算不上是一款生存游戏,游戏本身和绝境求生也并没有什么关系。

探索、建造、战斗、循环在崩溃大陆里,你不用担心持续下降的饥饿度和脑残值,也不用纠结我的背包装不下哪些东西我带不走了。你的目标就是根据提示疯狂收集所有的资源,打败所有可以打败的生物,然后合成更强的装备,去探索更大的世界。

与其说是生存冒险类游戏,不如说它是一部重复度较高的 ARPG 作品。在这个大到你几乎走不到边界的地图上,有着数不清的生物和可制作物品,你甚至可以养只奇怪的宠物满世界遛弯。不过,我们抛开给它误扣的「饥荒仿制品」的帽子,如果是作为休闲向的冒险游戏,他还是一款值得一玩的优秀作品。

崩溃大陆的开发者对于「像饥荒」这个帽子也一直无可奈何崩溃大陆开发者之一的 Sam Coster 是在自己淋巴癌 4B 晚期3 期间坚持完成了这款作品的美术创作,游戏上线后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的身体也逐渐康复,可能这就是 App Store 的编辑将它放在「绝境求生」这个专题里的原因吧。

目前该游戏已经上架国区 App Store,售价 ¥18,暂无中文,无内购。你也可以选择 Steam 版本。

其实最后还想给大家推荐一款我最喜欢的超级硬核生存类游戏—— 大灾变 Cataclysm 。不过遗憾的是它已经从 App Store 下架了,有缘再见吧。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是哪一颗?

行星一般都不是很大,质量到达一定程度以后,它就会变成恒星了。

行星一般情况下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类似地球的“岩质行星”,另一种是类似木星的“气态行星”。

岩质行星一般较小,其它行星则想对要大很多,这一点从太阳系八大行星上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来。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等“岩质行星”,在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气态行星”的面前,看上去就像是一群“弟弟”一样。

我们就拿地球和木星做一个比较:

地球的质量大约是6×10^21吨

木星的质量大约是1899×10^21吨

木星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318倍。

地球的体积大约是1×10^12立方千米

木星的体积大约是1.4×10^15 立方千米

木星体积大约是地球体积的1320倍。

由此可见“岩质行星”的质量和体积都是无法和“气态行星”相比的。唯独在密度方面要高于“气态行星”。

虽然木星比地球大很多,但是与宇宙中那些巨大的恒星相比,还是有着较大差距的。实际上这与行星的定义是有着很大关系的。如果一颗“气态行星”的质量高于木星的13倍,那么由于引力的原因,其内部可能就开始发生“核聚变”反应。

这种情况下,这颗星球其实也就不再是一颗行星了,一般会被称为是“褐矮星”,也就是行星到恒星的一个过度阶段。而一旦行星的质量大于木星的80倍,那么它就是一颗标准的恒星了。

由此可见,行星是尺寸是有着一定天然限制的,其质量理论上肯定是要小于13倍的木星质量的。

宇宙中最大的行星到底是哪颗呢?

这里或许要给出两个答案。一个是宇宙中质量最大的行星,另一个则是体积最大的行星。

宇宙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SIMPJ1365663+0933473行星】

这是一颗与木星类似的气态巨行星,其质量大约是木星的12.7倍,已经接近13倍的临界值。如果这颗行星的质量再大一些,内部可能就会启动“核聚变”反应,也就不再是一颗行星了,而是一颗“褐矮星”了。根据相关的观测,这颗行星距离地球大约20光年左右,大约是比邻星与地球距离的5倍左右。

宇宙中体积最大的行星:

【HD100546b行星】

这颗行星的质量不是特别高,但是体积确实非常巨大,目前是人类已知的体积最大的行星。其质量虽然只有木星质量的7倍左右,但体积确是木星的250倍之多。要知道太阳的体积也就是木星的1000倍左右。这颗行星距离地球要更远一些,大约有320光年的距离,其巨大的体积大约可以装下33万颗地球。

这些所谓的最大行星,其实只是目前科技水平下的观测结果,整个可观测宇宙的尺度有930亿光年那么大,很可能还有比这两颗行星更大的行星,以后可能也会被人类陆续发现。

以上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文章来自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联系站长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