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江苏省的名人有哪些(江苏扬州电信是什么)
江苏扬州电信是什么,中国近代史上江苏省的名人有哪些?
近代史上江苏出了很多的名人,有的在科技领域做出贡献,有的在文化艺术领域做出贡献,有的是为中国革命做出了牺牲,有的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贡献,等等。今天介绍江苏省的开国将军。
王诤(1909——1978),江苏省武进县人。曾考入黄埔军校第6期通讯学科,毕业后参加北伐军第2军4师,担任师部电台台长兼报务主任。
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时,带去一部英国制造的军用电台、两小箱电讯器材和资料,受到红军领导人的重视。他被任命为红军总司令部无线电台大队长,后任军委通信联络局局长,任军委三局局长兼作战部副部长、电信总局局长等职。
在第二次反“围剿”战争中,他截获并破译了敌军一份急电。得知敌第五路中生病的达千余人,有士兵开小差的情形,立即向上级首长们汇报。我军2万余人连夜围敌军,发起猛攻,全歼敌3个团,俘虏几千人。随后连续作战35次,皆胜。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他在各个师都配置电台,培训无线电报务员。自制电台损坏的零配件,修好缴获来的10几台小型发电机,为反“围剿”胜利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军委三局局长,军委通信部部长兼电讯工业局局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总参谋部四部部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诤
梅嘉生(1913—1993),江苏省丹阳市人。抗战时期,曾任新四军挺进纵队第3团团长,苏皖支队副司令员,新四军第1师3旅参谋长,苏中军区第2军分区副司令员等职。
领导指挥过多次反“扫荡”,与日寇和顽军进行斗争,创建扩大扬州东区根据地,在苏北长江沿岸开辟新区,为抗战胜利做出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苏中军区第1军分区副司令,新四军第1师参谋长,华东野战军第4纵队参谋长、23军副军长、第3纵队队长等职。
参加过苏中“七战七捷”、涟水、枣庄、莱芜、孟良崮、鲁南、淮海、渡江和解放上海等战役,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海军航空部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东海舰队副司令员,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梅嘉生
周文在(1906—1994),江苏省常熟市人。曾任第10兵团兼福建军区干部部部长,福建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宋玉林(1915—2001),江苏会昌人。曾任河北省军区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8军军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赵易亚(1917—2002)江苏省泰兴县人。抗战时期,曾任抗大学第一分校队指导员,八路军第1纵队政治部教育科科长,新四军第三师9旅政治部宣教科科长,第4师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华中军区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华东野战军政治部宣教部副部长,山东兵团政治部宣教部部长,第三野战军25军政治部副主任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解放军报社总编辑等职。
他长期从事我军宣传工作,激励和鼓舞部队士气和斗志,为我军政治宣传理论工作和新闻事业做出贡献。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赵易亚
陈绍昆,1921年出生,江苏省宿迁市人。抗战时期,曾任八路军苏皖纵队随营学校中队长,泗阳县四区区长,淮海军分区新1团政治处主任,新四军第3师10旅30团政治处主任。
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5师15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39军116师348团政治委员、东野2纵5师15团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志愿军116师政治部主任,117师副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志愿军师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沈阳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冶金工业部部长等职。
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及抗美援朝战争。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截至2019年1月,在世开国将帅仅剩14人,他是其中之一。
▲陈绍昆
肖剑飞(1917—1993),江苏省沛县人。抗战时期,曾任抗大学技术科副科长,山东军区司令部作战科参谋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司令部作战参谋,参谋训练大队副大队长,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司令部副参谋处长,第四野战军第42军司令部参谋处长等职。参加过四保临江、辽沈、平津战役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第54军副军长,福州军区副参谋长,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总参谋部军训部副部长,南京高级陆军学院校长等职。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作战。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郁文(1910—1975),江苏海门人。曾任海南军区副政委,国防部第五研究院3分院政委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肖剑飞
郭强(1915—1982),江苏武进人。曾任解放军锦州步兵学校政治委员,黑龙江省军区第三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任茂如(1916—1999),江苏省宜兴市人。曾任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政治委员,旅大警备区副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陈兴畴(1917—1997),江苏铜山人。曾任空军第七航空学校政治委员兼校长,福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李如洪(1917—2006),江苏江宁人。曾任第四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国防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张雷平(1918—1975),江苏省沛县人。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师政治委员,中国人民志愿军炮兵指挥所政治部主任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朱启祥(1919—1977),江苏省无锡县人。曾任志愿军第25军师政委,武汉军区炮兵政委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朱启祥
李光军(1919—1995),江苏省睢宁县人。曾任志愿军54军副军长第64军军长,第38军军长,武汉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王绍渊(1920—2003),江苏省丰县人。曾任南京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兰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等职。1961年被晋升为少将军衔。
程坤源(1920—2007),江苏武进人。曾任总后勤部政治部副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外地电信卡扬州能补办吗?
您好,电信支持异地补卡,一般电信自有营业厅均有权限办理异地补卡业务,用户可以致电电信客服了解所在地区哪家营业厅支持办理异地补卡业务,然后在前往办理。
历史上哪些冷知识你掉鸡皮疙瘩?
看了这么多让答案,或人汗毛倒数,或令人发指,或让人不寒而栗,我来讲一个相对温暖的故事,过程也足够惊险的真实历史事件,让大家也见识一下这世间的美好。
金庸在《鹿鼎记》中写道:世界上人心最复杂的地方,莫过于皇宫和妓院了。皇宫中不知道发生了多少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尔虞我诈,血腥背叛。就在这样的环境,发生了一个最真实的、最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真实事件。
宫廷政治向来十分复杂,复杂的不是政治,而在于人心。王侯将相、文臣武将大家你方斗罢我登场,就连后宫佳丽们也不甘示弱,提起石榴裙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公元1464年,《大明风华》中备受瞩目的孙若微的亲生儿子,明英宗朱祁镇病死。太子朱见深登基,史称明宪宗。宪宗因为他爹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俘,在草原上喝了好几年西北缘故,在当太子期间,时时刻刻提心吊胆。因为皇帝叔叔明英宗的屠刀就在脑袋上晃悠,导致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就在他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里,负责照顾他,比他大了17岁的,姓的万宫女给阴暗的生活带来了一线光明,他们相爱了。
朱见深登基后,立万宫女为妃。皇后吴氏虽然年轻貌美,家庭背景深厚,但在皇帝心目中也比不上万贵妃。皇后在新婚一个月之后,发现了皇帝特别宠爱万贵妃,直接利用手中的权利打了万妃一顿板子,带来的后果就是,自己刚当了一个月的皇后被废。
成化二年,已经三十七岁的万妃生下一个儿子,皇帝大喜过望,立刻将她封为贵妃,并专门带领文武大臣到宗庙祭天,打算日后册立这个孩子为太子。可惜,孩子第二年就夭折了,对皇帝打击很大。因为对他来说,这个女人是世界上最善良,最爱自己的人,她的孩子没有生存下来是最大的遗憾。
但是他绝对想不到,爱情是自私的,就算后宫佳丽三千,你也不能雨露均沾,只能专宠我一人。自打皇后被废,在后宫只手遮天的万贵妃,她把后宫打造成了自己专属的一亩三分地。任何女人和她的孩子都不能分享我的男人。她居然然把所有怀上龙种的女人都给秘密强行堕胎或者处死了。
明史记载: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
所以,如果没有任何意外的话,这位皇帝将会面临没有继承人的窘境。而权势滔天的万贵妃怎么也想不到,日防夜防,总有那么一条漏网之鱼。一天,皇帝又临幸了一位姓纪的女官。这位女官是平时负责看守和保管皇帝私人珍藏宝库的,被临幸后不久后这位女官发现自己怀孕了,为了自己的孩子,她虽然多方隐瞒,这件事情还是被万贵妃知道了。
万贵妃就派了一个叫张敏的看门太监,去处死这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有资料显示,当初派去逼纪宫女喝药的太监也应该是他。因为明孝宗年纪很轻的时候,脑门的头发就秃了,几位老皇帝都没有这毛病。太医判断应该就是跟当初孩子母亲当初被逼服下堕胎药有关。
这个普通的有些卑微的太监,接下来所做的事情,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明朝的命运。这个人生于黑暗,却心向光明,身有残疾,却于人间挺立,勇敢不在于强壮的身体,而在于无所畏惧。
张敏抱走了这个婴儿,他找了一间空屋子来安置这个孩子。底层太监的收入和看守库房宫女的收入都是非常微薄的,除了自己的日常花销,平时也剩不了几个钱。张敏东凑西借,买了米糕、蜜糖喂养这个没奶吃的孩子。就算是这样,为了孩子的建康,他和纪宫女勒紧了裤腰带,省出的钱买东西,可以仍然是捉襟见肘。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知道这个秘密的人也越来越多,有不少宫女和太监都加入了给孩子省奶粉钱的队伍。最后,连被废掉的吴皇后也加入了这个行列,为这个孩子的成长提供了不少营养。
而大家也都不约而同的保守这个温暖而又可怕的秘密。守卫森严,波云诡谲的皇宫中,居然多出了一个孩子,就像黑暗寒风中的小小蜡烛,人们放弃了自私和贪欲,聚拢在一起,小心翼翼的呵护着他,让每个心存善念的人都彼此温暖,彼此照亮。人性的光辉和伟大在这个时间段内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知不觉,时间过去了5年。一天,疲于应付权力斗争和阴谋诡计的皇帝正在梳头,不禁发出感慨,“上天待我不薄,可惜没有给我一个儿子”。梳头的人,正是张敏。一个无权无势的太监,如果说出这个太大的秘密就意味着死亡的来临,皇帝是个好皇帝,只是他太宠爱万贵妃了。张敏在一生中最痛苦,最纠结,最难以抉择的时候,看着皇帝不满三十岁就已经开始有白发的份上,张敏向皇帝跪下,大声的说:“陛下,您有个儿子尚在人间”
皇帝被这个秘密彻底震住了。一个儿子,就出生在皇宫里。他一时间百感交集,老泪纵横。他马上派人去将这个孩子接来,由于父子相认后,皇帝大喜过望。几个月后,皇帝将他立为皇太子,也就是后来即位的明孝宗。
秘密被公开后,所有的人都沸腾了。宫女、太监们纷纷跑去向纪宫女表示祝贺,大家纷纷庆祝她终于熬到了出头的一天。纪宫女被皇帝封为了淑妃,一切美好的生活好像就要开始了。
《明史》记载,是年六月。淑妃暴薨。这个拼命保护自己孩子的伟大母亲,在苦尽甘来的时候,突然不明死亡。她的死因几乎没有任何争论,因为我们都是知道凶手是谁,因为她有足够的手段和动机。可怜母亲甚至没有亲眼看到自己儿子加冕为太子的那一刻。
在得知淑妃忽然去世的消息后,看门太监张敏也选择了吞金自杀。
母亲和张敏的死给所有人都带来了极大的震撼,皇帝的母亲周太后下令,以后亲自抚养这个可怜的孩子。
而万贵妃在这孩子被册立太子后,邀请太子到自己宫中做客,以示庆祝。太子去了之后,桌上的高档点心、水果、食物就没动过,万贵妃劝他稍微吃一点,他说:“我怕有毒”。万贵妃当时就崩溃了,她说:他日立,将治己罪”从此万贵妃也害怕阴谋暴露,从此也过上了提心吊胆的日子,不久就死了。
阴谋和权势遮挡了光明,而高贵的心灵,带着残缺的身躯,守护着最微弱的希望;一颗心,脉动着一群人的心。张敏用人间的善良和大爱,铺就了一个孩子的未来,人间的温暖使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了一带明君,而这个帝国的命脉也得以延续。
- 上一篇: 国家队员都用哪种球拍(日本vps是什么)
- 下一篇:cc直播怎么解绑游戏(cc注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