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轰炸机是如何隐身的(海外端口是什么)
海外端口是什么,B2轰炸机是如何隐身的?
从正上方看 B-2 就像一个大尺寸的飞去来器。
B-2 的平面图轮廓由 12根互相平行的直线组成,机翼前缘与机翼后缘和另一侧的翼尖平行。飞机的中间部位隆起以容纳座舱、弹舱和电子设备。中央机身两侧的隆起是发动机舱,锯齿状进气口布置在飞翼背部,每个发动机舱内安装两台无加力涡扇发动机。翼尖并不是平行于气流方向,而是进行了切尖以平行于另侧机翼前缘,除了翼尖外,整个外翼段没有锥度,都为等弦长机翼。机身尾部后缘为 W 形锯齿状,边缘也与两侧机翼前缘平行。B-2 的机翼前缘后掠角 33 度,为高亚音速进行了优化,由于飞翼的机翼前缘在机身之前,为了使气动中心靠近重心,也需要将机翼后掠。B-2 中央机身的深度需要足以容纳座舱和弹舱,但长度却要尽量缩短以避免在高亚音速时产生过多的阻力。中央机身外侧机翼的弦长由发动机舱以及隐身进气口和尾喷口来决定。B-2 在高亚音速飞行时,厚厚的超临界翼型将机翼上表面的气流速度加速至超音速。
B-2A 剖视图
B-2A 的大部分表面都被一层特殊的弹性材料覆盖,使表面保持均匀的电导率以减少来自接头或接缝处的雷达波反射。而在设计中不能依靠外形进行隐身的部位(如进气口)就要涂上雷达吸波材料(RAM)了,其组成成分至今仍是高度机密。RAM 是可多层喷涂的涂料,内含可将雷达波能量转换成热能的成分。全机涂上厚度适当的涂层后,特定波长的雷达波在照射到涂层后,涂层两面反射的雷达波会发生干涉,从而相互抵消。类似的概念就是光学镜头的镀膜,可以消除不必要的光线。
正在喷涂吸波材料的 B-2A
除了尾喷口后的区域外,B-2 整个飞翼后缘布置有 9块大型的操纵翼面。最后方的“海狸尾”是一整块可动控制面,用于在低空飞行时抵消因垂直阵风引起的颠簸。最外侧是一对被称为“减速板-方向舵”的开裂式翼面。剩下 6 副翼面是用于俯仰和滚转操纵的舵面,最外侧一对在低速时也兼做副翼。B-2 原本在后机身下方设计了一对开裂式襟翼,但是风洞试验显示该机根本不需要襟翼,于是第一架试飞原型机上的襟翼被铆死。但生产型 B-2 上还是留下了襟翼的痕迹,该机的翼面积足够大,起降时完全不需要襟翼。
B-2 尾部的“海狸尾”可用于俯仰操纵。注意进气道上方打开的辅助进气门
“海狸尾”细节照片
B-2A 机腹后缘遗留的襟翼痕迹
B-2 没有垂尾,与传统飞机不同。该机呈偏航中性,也就是说当 B-2 向左或向右转弯时,不会产生回中的气动力。B-2 由机翼外段后缘的诺斯罗普专利减速板-方向舵负责偏航控制,减速板-方向舵可向上下两侧开裂,同时开裂作为减速板,不对称开裂时作为方向舵使用。由于飞翼表面的附面层的存在,减速板-方向舵至少要开裂 5 度以上才能起到作用。所以在正常飞行中,两侧的减速板-方向舵都处于 5 度的张开位置,当需要进行控制时就立即可以起作用,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 B-2 飞行照片中减速板-方向舵都是张开的原因。但是张开的减速板-方向舵会影响飞机的隐身效果(特别是后向),所以 B-2 在抵达战区时,减速板-方向舵会完全闭合。据说在 B-2 处于完全隐身模式时,依靠发动机推力差进行偏航控制。
在正常飞行时,B-2 两侧的减速板-方向舵都处于 5 度的张开位置
B-2 是先天静不稳定设计,依靠四余度线传系统实现稳定飞行。GE 研制了该机的飞行控制计算机单元。B-2 的机翼后缘安装了 8 个动作器远程终端,通过四余度数字式数据总线接收 GE 飞行控制计算机的指令。远程终端将数字指令翻译成模拟信号,使动作器控制翼面偏转到相应角度,远程终端还负责控制所有必要的反馈回路。在 B-2 风挡前的机翼前缘安装有 6 组大气数据传感器,向线传系统提供大气数据,该系统根据气压数值来确定飞机的迎角和侧滑量。
B-2A 机头上方的三组大气数据传感器(每组 4 个),下方还有三组
B-2A 机头上方的三组大气数据传感器(白色圆圈内,每组 4 个),传感器旁边是AN/APQ-181 雷达天线罩
B-2A 中央机身两侧的发动机舱内安装了 4 台 GE F118-GE-110 非加力涡扇发动机,每台额定静推力 8,618 千克。F118 是在 F101-X 的基础上研制,后者是 B-1 轰炸机 F101 发动机的战斗机型号。与 F101 相比,F101-X 有较小的低压外涵机匣,将旁通比从 2:1 降到 0.87:1。低旁通比的发动机只需较小的进气和排气系统,所以被 B-2 选中。
F118-GE-110 非加力涡扇发动机
发动机进气口远离机翼前缘,以避免被来自下方的雷达波照射到。由于肥厚的飞翼结构,B-2 可以把发动机深深地埋在飞翼内,飞翼的上表面的扁平的进气口和弯曲的进气道可以保证机载雷达无法从上方直接照射到发动机的正面,从下方就更不可能了。这样 B-2 可以采用较简单的进气口,只需要在唇部作尖齿修形就没有问题了。但是翼上进气口存在另一个问题,气流要流经飞翼的上表面一段距离才能进入进气口,加剧了边界附面层的问题,所以亚音速的 B-2 的进气口也采用了常规的分离板吸除槽口,和进气口唇部一样,也做了尖齿状的隐身修形。
B-2A 进气口细节照片,可以看到锯齿状唇口与附面层吸除槽口
初期风洞测试显示在高度弯曲的进气道内出现了一定量的气流分离,导致低速时推力的损失。为了解决此问题在进气道上方两侧加装了四个菱形发动机辅助进气门。
从这个角度看,B-2 的排气管也是 S 形的
B-2 进气口边界层分离板分理出附面层气流再被混合进尾喷口以降低排气温度,减少红外辐射。通过分离板的气流还被扩压并导向被集中称之为二次气流系统的各种内部气流管路。这包括机体上安装的附件传动装置及发动机舱的通风,环境控制系统换热器的冲压冷却气流和旁路回路的气流。在低速及地面工作时,通过位于进气道外罩顶部和每台发动机进口正前方的四个菱形发动机辅助进气门来增大供给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辅助进气门打开下的运转,降低了主进气道的质量流量比以及相应的尖唇口的转弯损失。到发动机的总压恢复提高,而进气道的压力畸变水平则降低,所以改善了低 M 数飞行状态,特别是起飞时的性能。
B-2 的发动机与进/排气管系统,可以看到为了降低排气温度,用进气口的附面层吸除槽口引入了大量冷空气
发动机尾喷口系统在设计上也是一项重大挑战。B-2A 的尾喷口需要将红外信号特征降到最低,使敌红外探测系统难以发现飞机。一些战斗机的远程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和红外制导导弹的引导头可探测到发动机排放的热气和水蒸汽的热辐射,B-2 在降低红外特征上才需了相当多的措施。其中之一是尽可能快速有效地降低排气温度。B-2飞机的发动机尾喷管位于翼后缘三个锯齿状突出部分之间的切口处,而且离后缘有一段距离,被机翼下表面遮蔽,从而降低了发动机喷口的热量,减少了被敌方红外探测装置发现的机会。发动机喷管则深置于机翼之内,呈蜂巢状,使雷达波能进不能出。此外,发动机构件内还装有气流混合器,它能将流经机翼表面的冷空气导入发动机中,持续降低发动机室外层的温度。喷管呈宽扁状,使人在飞机的后方无法看到喷口。特别是由于采用了喷管温度调节技术,喷管部分的红外暴露信号大为减少。另外由于喷流和流经机翼上表面的气流之间相互作用,可在尾喷口两侧边缘形成涡流,进一步降低了排气温度。
B-2 在高亚音速飞行时,机翼上表面的气流已经达到了超音速
四轮小车式主起落架安装在发动机舱两侧,向前收入机翼内,巨大的锯齿边缘起落架舱门在起降时可起到垂直安定面的作用。双轮前起落架向后收入机鼻下方。
B-2 粗壮的前起落架
外翼段内部的大多数空间被油箱占据,发动机舱之间的机身下方并列布置了两个大型弹舱,每个弹舱可挂载波音研制的先进旋转式挂架,可挂载 8 枚 908 千克级弹药,也可安装两个炸弹挂架组件以挂载常规弹药。
波音制造的后中央机身,包含有两个大型弹舱
波音研制的先进旋转式挂架
B-2 可挂载的武器
B-2 的隐身涂层修复过程,涂料具有毒性。日常 B-2 的涂层维护工作相当繁琐
如何在外网查资料?
选择合适的搜索引擎:在外国的网站搜索资料,建议使用国际通用的搜索引擎,如Google、Bing等。
2.
选择搜索语言:在搜索引擎中默认语言可能不是你理解的语言,所以需要在搜索引擎中选择搜索语言。
3.
使用正确的关键词:输入与要查找的资料相关的关键词,以确保搜索结果与你需要的内容匹配。
最近很火的web3是什么?
Web3火热出圈,虽然吸引了很多人关注,但你若真正的去问他什么是web3?他可能只会蹦出几个诸如元宇宙、比特币等等这样的热门名词。那么,真正的web3到底是啥呢?
想要知道web3是啥,我们还得从web1说起。
web1时代,我们只能被动获取内容web1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互联网刚刚普及,在这个时代,用户只能被动的浏览文本与图片内容。主要代表是新浪、搜狐等几个大的门户网站为代表的,你上网只能看这些平台生产的信息,内容和收益也归属这些平台。
web2时代,我们不仅可以获取内容,还可以主动创造内容web1产生后,很快被web2拍在了沙滩上。web2时代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现在的我们不仅可以获取内容,还可以把自己创造的内容上传,与人互动社交,共建一个繁华的生态。比如你可以在抖音发视频,也可以在其他平台发文字图片等内容分享。
这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但是代价就是我们的账户数据都是归各平台所有,就算你账号做得再大再有影响力,也可能一秒钟消失不见,比如一些流量网红。
因为,在你注册的几乎任何一个平台的协议里,都标明你只有数据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这也意味着,你的qq号、微信号、美团号等等几乎所有平台账号,理论上都可以随时被平台收回。同时你在这些平台上的行为数据,也成了这些平台独有变现的资产。比如你去过哪里,中午点过啥外卖,最近搜索了什么关键词,都会成为他们对用户分析的数据标本,大数据杀熟随处可见。这让我们在这些平台面前就像裸奔。
web3时代,我们不仅可以获取内容,还可以主动创造内容,身份唯一数据保密,对自己的数据拥有绝对控制权其实由于我们还未完全进入web3时代,所以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目前普遍看法是: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系统,其核心是利用区块链技术、加密货币 、非同质化代币(NFT)将权利交还给用户。
web3有以下几个原则:
Web3 是去中心化的:大部分互联网不是由中心化实体控制和拥有的,而是由构建者和用户分配所有权。Web3 无需许可:每个人都有参与 Web3 的平等权限,没有人被排除在外。Web3 具有原生支付功能:它使用加密货币进行线上消费和汇款,而不是依赖传统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过时的基础设施。Web3 无需信任:它通过激励措施和经济机制运转,而不是依赖受信任的第三方。在web2里,我们的数据是归各个平台所有,而且每个平台都要单独注册一个账号,很麻烦且不安全。
而在web3,你的身份是唯一的,不需要再像现在这样每个平台都要重新注册一个账号,你的一切账号数据都归你个人所有,你的信息是绝对保密的,除非你通过口令授权他人进行更改。
web3将提供一个更加以用户为中心的环境,基于web3理念,目前最典型的生态组成就是元宇宙、数字货币和NFT商品了,在web3时代,你的一个典型行为就是进入元宇宙,通过加密货币购买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NFT商品。
NFT商品你可以理解为数字收藏品,包括一段文字,一张图,甚至只是一个虚拟头像。
比如最近,王家卫的一段NFT作品《一刹那》,就被拍出428万的高价
目前我们才刚开始用 Web3 创建更美好的互联网,但随着我们持续改进它的基础设施,互联网的未来看起来一片光明。
- 上一篇: 如何备案啊(网站备案需要什么材料)
- 下一篇:公司电脑加域是什么意思(域服务器有什么用)